12月5日,由北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、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主办——“2025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洞见”交流在京召开。众多国有大行、头部金融机构的科技负责人与科技企业、学术研究机构代表,以圆桌对话形式就金融科技发展热点话题展开讨论。其中,针对“数据驱动数字金融服务创新”热点话题,金年会副总裁马洪杰与来自中国农业银行、华夏银行、百信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人就创新模式、技术方案和实践经验展开分享讨论。
“数据”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,其内在价值逐渐显现。近年来,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数据的治理及质量体系建设,并推动数据在综合业务场景的应用。但现阶段,在数据赋能数字金融服务过程中,仍然在流通、共享、安全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马洪杰表示:“针对数据在流通和共享方面的问题,需要从管理体系、治理体系和创新试点三方面推进。”
第一,以“数据二十条”为基础,依据数据持有权、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,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,加快推动在金融及其它重点行业应用。
第二,持续完善对数据的分级与分类治理体系建设,尤其是加快对公共数据、企业数据、个人数据的分类管理制度的制定。
第三,加强创新的力度。作为金融科技企业,金年会不仅联合金融机构客户,在农业、税务、产业链等领域进行数据与金融服务的创新工作。同时,积极帮助银行客户参与人行征信试点平台建设工作。例如,成功帮助多家客户完成“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共享平台”接入工作。
针对行业关心的数据赋能金融业务场景话题。马洪杰表示:“金年会基于在农业数字化领域的积累,通过AI、大数据和GIS等数字技术融合,实现了涉农数据与外部公共数据结合,通过风控模型,帮助众多银行提升涉农普惠信贷能力。”同时,该创新成果获得首届“数据要素X”大赛金融赛道北京分赛道一等奖。
同时马洪杰表示,未来数据赋能金融业务场景,需要充分发挥“技术+数据”双向驱动作用。
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的应用。重点关注大模型带来的变化,不仅关注大模型对银行前端营销获客、智能服务等方面的变化,更要重视大模型对银行内部数据安全、网络安全等方面带来的提升。同时,在大模型训练和部署中,要格外着重解决在成本和数据可用性等方面的问题。
重视数据标准化建设。对内,依据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《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要求,加强DCMM国家标准的贯标工作,提升自身的数据标准化建设能力。对外,在数标委的指导下,加快数据服务能力体系建设,推动数据在技术、服务和创新领域的标准服务能力建设。
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核心驱动力,金年会希望加强与金融机构及生态伙伴合作,共同做好数据赋能数字金融创新实践工作。